3月销售回暖既有季节性因素,也和部分城市购房者预期改善有关
(资料图片)
一季度,楼市企稳的迹象进一步明晰。3月份,全国房地产销售继续回暖,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也达到2019年上半年水平。但在房企推盘力度预期减弱、积压需求释放后的二季度,回暖行情能否得到延续,业界仍持谨慎态度。
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了2023年1~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数据。数据显示, 1—3月份,商品房销售面积29946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1.8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.4%。商品房销售额30545亿元,增长4.1%,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7.1%。
与前两月相比,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同比累计降幅明显收窄,销售金额实现转正。1—2月份,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同比下降3.6%和0.1%。其中,住宅销售面积下降0.6%,住宅销售额增长3.5%。
单月来看,据第一财经测算,今年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了14813万平方米和15096亿元。销售金额高于去年同期,也超过了2019年3月份的14236亿元。
3月销售回暖背后既有季节性因素,也和部分城市购房者预期改善有关。
国盛证券分析师金晶认为,3 月份是传统“小阳春”,今年“小阳春”提前至 2 月初到来,2-3 月均为小阳春阶段。期间,房企加大推盘力度抢跑客户,重点城市的供应量有明显增长。
据克而瑞地产监测,2023 年 3 月重点 30 城供应环比大增164%;一季度累计成交规模上浮,同比上涨 21%。
房企在售项目折扣力度减弱,亦支撑了销售价格回暖。当月,万科、招商、金地等头部房企仍在不同区域推出了重点针对现房的营销活动,但整体折扣回升至 95 折以上,仅少数清栋特价房折扣力度达到 85 折以下。
前三月,楼市利好政策持续释放,累积效应逐渐显现。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一季度,各地已有超百省市(县)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超180次。3 月多地继续下调首套房贷利率,并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,促进楼市温和复苏。
与此同时,为落实“保交楼”目标,多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房地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,并通过运用保交楼专项借款、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,以保障房地产项目建设交付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今年1-3月,房屋竣工面积实现正增长,同比增长14.7%,其中住房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6.8%。
伴随商品房销售的快速回暖,居民中长期贷款明显增多。央行最新数据显示,3月,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 6348 亿元,同比多增 2613 亿,超过 2021 年同期的 6239 亿元。
但也有行业人士认为,这一超预期数据是否反映出地产销售韧性,仍待观望。目前,不宜高估居民住房消费的内生修复高度。3月,居民存款新增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,“超额储蓄”继续增加。
楼市的弱复苏也体现在城市分化上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70城房价指数,3月份,超九成(64个)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,但“普涨”之下,涨幅分化依然严重。
以二线城市为例,3月份整体环比涨幅达到0.6%,为近四年来较高水平。其中,成都、重庆、天津、武汉等地一季度新房价格环比涨幅维持在0.5%以上;而东北城市大连的新房价格则连跌了18个月。
“这一轮房价上涨呈现出急涨的形态、普涨的趋势,但可持续性不足。”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提出对此轮楼市复苏“急涨急跌”的担忧。
他表示,往年,楼市“小阳春”自3月份开启后,会一直延续到4月初,并与5月份的小长假促销以及上半年开发商“冲业绩”衔接。但今年一季度,有的开发商在1-2月已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40%-50%。从三月底开始,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,均出现了看房量和成交量连续下行的现象。
金晶亦认为,目前,楼市“小阳春”已经接近尾声。
展望后市,亿翰智库地产研究总监于小雨表示,短期内,市场热度仍处于温和恢复的过程,并不会得到显著改善。至于需求回暖,需要综合评估购房者及企业的能力和预期。
“从节奏来看,不是会持续性修复,波段性会比较强。从2月份一直持续下去是比较难的。”于小雨称,一方面,现在,楼市投资性需求基本上不存在,对于刚需性和改善性需求,无论是释放节奏还是对销售面积及金额的改善作用,都会相对较慢;另一方面,低能级的城市的销售更具波段性,可能会呈现短期数据转好但再下滑的态势;此外,由于目前楼市复苏主要体现在“量”上,“价”的回归还没有达到上涨预期。在弹性较弱的情况下,量对价的带动作用也会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。